
腾冲是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位于云南西部。著名诗人李瑛赞叹腾冲:这里,九十座火山,有九十倍的激越;这里,八十处温泉,有八十倍的热情。冬春天气晴朗,气候暖和,夏秋晴雨相兼,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降雨量为153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0℃可避寒,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可避暑,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空气质量良好,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最高达38000多个,PM2.5小于10,称为“天然大氧吧”。

早在1639年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历腾冲后在其日记中描绘腾冲北海湿地景色的词句:“海子大可千亩,中皆芜草青青,下如草浮结而成者,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能起。”腾冲北海湿地属于浮毯型湿地,草、淤泥还有水三者是分开的,据专家考证,这应该是世界上罕见的一块浮毯型湿地。它是由一块一块的各种植物根须经过60万年不断生长联结而成,平均厚度为1-2米,最厚处可达2米,可以随着风不停移动,承载能力很强。为世界罕见,在自然属性上具有火山堰塞湖沼泽湿地和高原湖泊蔓延沼泽化的典型特征。

腾冲北海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采集到湿地维管束植物159种,分属52科122属,其中湿生植物130种,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莼菜,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野菱、绶草、鹅毛玉凤花、金荞麦、海菜花等;记录到鸟类15目32科125种,其中湿地鸟类9目16科51种,国家1级保护3种,国家Ⅱ级保护14种, CITES附录Ⅱ的保护物种6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40种;鱼类13种。

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最大特色是草排。草排上水草密密麻麻盘根交错,旧草腐烂,新草就长在腐烂的草根上,然后又腐烂,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形成了一片片草甸,它们浮在水面上,像稻田一样的大草地,其实都是漂浮在整个湖面上的,人们把它称之为草排或者海排。宛若一座座草岛,厚度超过2米,草排的形成时间长达60万年!腾冲北海湿地则为火山湖,属典型的高山湖泊,湖水呈微酸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极为独特,就是把草排移植到相同的PH水域环境中也无法成活生长。